欢迎来到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欢迎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非遗拾光”暑期非遗体验活动

微信公众号移动端

  • 志愿者人数

    467人

  • 活动次数

    232次

  • 累计时长

    小时

发起组织: 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

沈阳市和平区沈阳市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负责人:李俊峰 联系方式:15734075689

活动联系人:李俊峰 联系方式:15734075689

活动地址
活动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志愿活动 活动详情
点击收藏
“非遗拾光”暑期非遗体验活动

已结束 计划招募10/已招募10人

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招募时间:

2025-07-14 08:30:002025-07-25 16:30:00

活动时间:

2025-07-31 09:30:002025-07-31 10:30:00

累计时长: 20小时

服务类别: 其他

服务对象: 社会公众

招募范围: 无限制

0

7月31日,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组织开展“非遗拾光”暑期非遗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特邀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授课,为青少年群体搭建起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平台。活动旨在通过推动非遗技艺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促使青少年在互动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美德培育的协同推进。
活动现场,山水版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宋昀高展示了多幅以竹子为主题的水墨工笔画,以雅致的艺术小品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宋老师在示范过程中同步解读:“竹子有节,象征着气节;其挺拔之姿,彰显出坚韧品格;而常青特性,则寓意生生不息。”讲解期间,还穿插讲述了“竹报平安”的典故以及诸多以竹明志的故事。一名少年指着画中挺拔的竹秆说道:“我爷爷也常说,做人就得像竹子一样,扎根要深、腰杆要直,即便遭遇风雨也不能折腰,这是我们家必须坚守的本分。”这番话引发了周围伙伴的强烈共鸣,大家在笔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坚韧正直等家风内涵的理解。
绳编艺人王玲现场演示了彩绳变奏技艺,普通的线材在她手中巧妙转化为各式动物造型,同时展示的还有竹编实用竹筐等精美作品。一名女孩指着展示架上的竹筐和菜篮轻声说道:“老师,您编的这些物件和我家的很像,那是我奶奶年轻时编的。她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手艺,筐子曾装过全家人的口粮,以前一到菜市场,奶奶的菜篮里总装满新鲜的水果蔬菜,现在这些物件还摆在堂屋里作为传家宝呢。”女孩的话语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传统手艺与家风传承之间的联结之门——那些经纬交织的纹路里,不仅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技艺密码,更凝结着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的家风印记。
锡伯族非遗剪纸传承人李祉璇带来了多幅以家风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其中既有精心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二十四孝图》长卷,也有“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纹样。她以《二十四孝图》为载体,生动再现“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经典故事。在传授技艺时,她从象征家庭和睦的对称图案入手,细致演示如何通过剪刀的开合来刻画亲情纽带,每一步操作都融入了对家风内涵的解读,让青少年在观察中深刻体会到剪纸技艺与家风传承的紧密联系,理解那些红纸幻化出的形态里,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深厚底蕴。
此次活动将家风建设理念有机融入非遗技艺体验过程,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美德培育的深度融合。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实际行动搭建起非遗传承平台,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下一步,和平区将持续秉持“传承为基、创新为要”的理念,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策划实施多元化的文化惠民项目。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市民以家庭为单位践行优良家风,推动家庭美德向社会层面延伸,为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凝聚坚实的基层力量。